2008年1月26日的北京,冬日的阳光淡淡地洒在东城区史家胡同的青砖灰瓦上。在这片承载着老北京记忆的四合院里,72岁的章含之女士安详地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。这座她生活了近四十年的院落,此刻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。
章含之的人生堪称一部活的近代史。作为著名学者章士钊的养女,她不仅是毛泽东主席的英语老师,更以乔的笑背后的外交官夫人身份闻名于世。这位上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媛,用她跌宕起伏的人生书写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故事。
葬礼当天,洪晃强忍悲痛操持着各项事宜。从清晨开始,吊唁者便络绎不绝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、作家刘索拉、导演顾长卫等各界名流纷纷前来,史家胡同51号的院子里挤满了前来送别的邻里故交。整整一天,洪晃接待了200多位吊唁宾客,直到午后才有片刻喘息。这一刻,她真切感受到母亲生前积累的深厚人脉与人格魅力。
展开剩余76%当最后一位宾客离开,洪晃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。她凝视着灵堂正中的遗像,上方章含之千古的黑色大字庄严肃穆,下方悬挂着友人撰写的挽联:胸含海岳满腔深情历经风雨终不悔;国之瑰宝一代名媛笑谈春秋犹未尽。作为作家的洪晃本想亲自为母亲题写挽联,却迟迟无法下笔——母亲的一生太过丰富,竟让她不知从何写起。
这时,央视记者李小萌手持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走进灵堂。照片中20岁的章含之明眸皓齿,青春洋溢中透着超越年龄的睿智。母亲于1月26日清晨离世,2月1日将在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。洪晃轻抚照片,示意采访可以开始。
为什么选择这张年轻时的照片作为遗照?李小萌的第一个问题让洪晃微微怔住。她推了推眼镜,平静地解释:这是母亲大学毕业时的照片。20岁的她展现出的神采,正是贯穿她一生的精神写照。洪晃深情地补充道:容颜可以修饰,但眼神中的神采无法伪装。母亲最动人的就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气质,她走进任何场合,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叹'人物来了'。
谈及葬礼上的感人瞬间,洪晃回忆道:有位素未谋面的企业家请求为母亲行跪拜大礼。他说在最困难时曾受母亲帮助。更令她意外的是,现场还有位北京老裁缝,专程来感谢早年创业时章含之的扶持。母亲从不对我们提起这些善举。洪晃感慨万千。
说到母亲最后的时光,洪晃眼泛泪光:母亲长期受肾病困扰,一个多月前因肺部感染住院。医生全力救治52天,最终还是...她停顿片刻,最让我心痛的是,她特意嘱咐护士长:'不要将我与乔伯伯合葬'。乔冠华,这位与章含之相差22岁的丈夫,曾是她生命中最深的爱与痛。
1971年,才华横溢的章含之进入外交部,很快晋升副司长。在这里,她与外交才子乔冠华相遇。尽管年龄悬殊,两人仍冲破阻力结为夫妻。毛主席的牵线让这段姻缘更添传奇色彩。章含之后来坦言:从未想过会进入外交部,更没想过会嫁给乔冠华。
婚姻的变故没有击垮章含之。乔冠华去世后,她写下四本回忆录寄托哀思。晚年家中处处摆放着丈夫的照片,却从不向人诉说心中伤痛。她始终相信爱情,按自己的信念生活。洪晃说,母亲可能希望我们记住她的幸福,而非悲伤。
这场访谈让我们看到,在那位优雅名媛的外表下,是一颗历经沧桑却始终炽热的心。章含之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优雅与坚强。
发布于:天津市